首页

国内女王网站

时间:2025-05-22 19:37:25 作者: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用 浏览量:78904

  中新社南宁9月17日电 (尹倩芸 林浩)“丝路,这一在历史上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路线,正经历一场数字时代的复兴。”缅甸联邦共和国商务部联邦部长吴昂乃乌日前在2023中国—东盟丝路电商论坛上作出上述论断。正在举行的东盟博览会期间,“数字经济”成为各方热议焦点。中国与东盟国家如何抓住巨大商机,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在全球迈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之际,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人民币,总量居世界第二。淡马锡、贝恩和谷歌2022年联合发布的《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预测,当年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

  东盟数字经济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已引起各方关注。上述《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显示,2022年东南亚网民数量达到4.6亿。在东博会举行的投资合作圆桌会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广州办事处主任谢伟健亦引述该报告称,2030年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到1万亿美元。此外,东盟各国正陆续将数字经济纳入国家战略版图。

  这种蓬勃发展势头需要技术支持与投资,中国正是良好合作伙伴。有缅甸代表提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树立了正面榜样,期待能与中国进行合作。谢伟健也表示,中国和东盟在发展数字经济领域有相似愿景,双方稳固的关系和密切的经济往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其中,跨境电商成为双方开启合作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成为数字赋能国际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苗庆旺指出,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引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飞提供的数据,2022年中国网上零售额13.8万亿元人民币,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商合作备忘录,多边及区域电商合作机制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与东盟的电子商务合作正不断深化。十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丝路电商”国际合作,着力培育投资贸易新增长点。在中国—东盟丝路电商论坛上首次发布的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合作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该指数为116.3,较2021年增加7.4,中国与东盟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可期。

  未来双方如何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新机遇,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合作?

  吴昂乃乌提出三项具体措施: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二是跨境合作,三是创新创业。他特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须共同努力,确保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数字时代的优势和便利,这需要通过促进数字扫盲和基建发展计划来弥合数字鸿沟。

  柬埔寨商业部副国务秘书江丽纳认为,要把促进中小微企业和金融科技发展列为贸易数字化重点事项。同时,柬埔寨也期待“数字丝绸之路”能在现有跨领域和前沿框架之下,通过与各方密切协同,在加强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可操作性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则建言,要积极落实好中国和东盟就数字经济、电子商务领域已经达成的共识,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合作方面,要突出体现共商、共建、共享。

  正如吴昂乃乌所说,丝路既是一个历史遗产,也是一个现代概念。以强大的数字基建为支撑,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之路,将不再是历史的遗址,而是一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交流通道。(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时政微解读丨这期,我们来聊聊东北振兴

展览主办单位还于展览开幕日上午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南区致艺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创新视界——湾区公共艺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公共艺术理论、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粤港澳大湾区公共艺术现状和未来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思想引领丨两会上,总书记这样擘画“美丽中国”

在广西桂林漓江阳朔段,江面上游船、竹筏往来不断,风景如画。进入国庆假期,游览漓江、欣赏桂林山水的游客成倍增加。由于近期降雨减少,漓江变得愈发清澈,两岸形态各异的山峰连绵不绝,游客乘船穿行其间,如在画中游。

河南郑州一原副检察长威胁矿老板被网络曝光,“付费删帖”后事发多人接连获刑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卢鼎亮表示,根据新能源汽车仪表显示抑或实际使用情况,经常会出现实际续航里程低于车企宣称的续航里程,此种情况能否构成虚假宣传或欺骗消费者,需要根据车企宣称续航里程的具体表述来判断。

2024年巴黎十三区春节彩妆游行举办 中国驻法国大使参加

娄勤俭表示,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多部涉外法律,并在本届立法规划中安排了多个涉外法律项目,为保护在华外国人和境外企业、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中国民航局:暑期旅客运输总量有望达1.33亿人次

特邀专家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原副总工、研究员陈凯麒表示,引江济淮工程是新中国在建最大的综合性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千里江入淮》真实地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